2020年考研已經到了刷題階段,2021考研也考研也開始進入了準備階段,那對于2021考生,做的第一件事情,應該是選專業和院校。那么,如何選擇合適的目標院校和專業?
對于如何選擇合適目標院校和專業,我覺得要考慮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的因素:
內部因素
這個主要是從自身的情況去分析,比如個人的興趣愛好,你總要知道自己真喜歡什么,想學什么,不能辛辛苦苦備考那么長時間,最后考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吧!
確定自己內心真的想學什么,然后查詢、分析你能考、要考什么專業,確定自己想報的專業。
PS:有些專業名字相近,授課內容卻不一樣,最好打電話咨詢一下專業老師~
確定專業之后,再分析一下,自己想去的城市,看看目標城市能否匹配自己的理想,看看自己是否適應目標城市,這樣,再確定自己想去的城市。
外部因素
根據想報的專業和想去的城市,查找可以報考的院校,判斷一個目標院校好不好考,我們需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,如果以下數據找不到也可以在公眾號下方留言,學姐幫你查哈
這條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專業目錄里面有說明。通常認為招生人數和錄取幾率成正比。一些特別熱門的專業,如果不知道具體招生人數,很可能從報名的那一刻起已經注定失敗。
為了保險起見,不能僅看今年的數據,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數據。
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信息,從中可以看出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有多少。雖然這一數據只能看到前幾年的,但是足夠我們大致判斷出當年的報考情況,有的高校特別是名校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非常多,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建議不要報考。
通過這個我們能得知這個專業去年到底錄取多少人,再結合去年專業目錄公布的招生名額,可以判斷出該專業去年的招生錄取情況。有一點要注意,有些高校個別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多于招生人數。所以要分析下目標院校有沒有擴招的傳統。
直接反映出某專業的火爆程度。有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10:1,甚至20:1。
很多同學認為推免人數和考研沒有多大關系,這其實是一種誤解。很多名校熱門專業每年的推免名額很多,有的甚至占了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。于是,能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,考研競爭更加劇烈,所以在報考之前,必須搞清楚自己報考專業的推免人數,若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太少,就一定要慎重了。
要注意的是,復試線有校線和院線的區別。有的學校會有多個學院開設同一個專業,各個學院的院線可能不一樣。學校給出的復試線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線。所以,查找復試線的時候不要混淆校線和院線的區別,如果目標學校只有一個學院開設目標專業,則不存在校線和院線的區別。復試線在兩種情況下會失去參考價值,一個是復試比例過高,另一個是不同學校專業課試題難度差異太大。
復試比是指,計劃招收人數和進入復試人數的比例。教育部規定最低的復試比例為1:1.2,這就意味著,如果錄取10人,就會有12人進入復試,有兩個同學注定要當炮灰。
對于2021年考研學生來說,目前重點查找以上這些資料,查找好,將目標院校和專業確定之后,才能全心全意復習考試!
(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)